内蒙古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荣誉表彰
通知公告

莎茹拉荣获2017年内蒙古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全区卫生系统优秀论文三等奖

T
Time:2018-03-20 浏览次数:4502次 分享更多:

 

传承历史文化 构建和谐医院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莎茹拉、王博阳、金颖楠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的第一所医院,1947年建立,是由蒙、汉、回、满、鄂伦春、达斡尔等三少民族组成的大家庭。196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乌兰夫主席选址建立了医院现址,寄托了领袖的关怀和人民的重托。70年的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发挥着凝聚、规范、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已成为对社会、职工、患者所遵循准则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在当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势下主动吸收正能量,自觉抵制负面影响的一种底气和根基。

医院文化自身发展要迅速适应环境,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就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传承的最高境界是让文化理念融汇在思想里,融化在血液中,根植在基因里,沉淀到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中,要达到这一境界,“忠诚医院、以人为本、奉献社会”是医院文化传承的必经途径。

深挖内涵 塑造特色医院文化

  文化的传承不等于继承,不是单纯的“拿过来”,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跨越70年发展,医院在顶层设计中,从70年发展回顾中提炼出救助“三千孤儿”、抢救“龙梅玉荣”,奔赴“唐山大地震”、“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的救灾前沿和援外医疗“历险卢旺达”等7条历史性文化主线。以在每个历史阶段涌现出的人物和事迹,凝练了代表各个时期的医院精神,贯穿这7条历史文化脉络,追溯其灵魂深处的精髓要义,使之成为赋予医院发展建设活的精神实质,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医魂”。

  “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为归宿,是当下中国人的文化选择。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工作者培育和践行传承优秀文化尤其重要,是推动我们自觉主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培育优秀文化的动力源泉。内含的能量是无穷的、最深沉、最持久的,是提升专业素质水平的内在激励因素和外在保障条件,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真切的行为。 

  文化传承的基础,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一是以职工为本,职工是医院进步的基石,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员工即承担着继承医院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使命,还发挥着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帮、传、带”,将医院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通过树立和传播先进的典型、有感召力的事迹让职工从内心接受医院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从“够得见、摸得着”、身边的每个事件和人物中去领悟文化的深层内涵,从而增强职工对医院的忠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员工与医院共同发展,确立正确职业观的目的。

  二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需求和满意出发,努力营造健康、和谐、有序的医院文化发展环境,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依赖感。良好的医风医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溶媒,是催化剂,是架起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优秀的医院文化不仅能激励职工,也会通过患者让医院文化传承“走出去”,形成医院传统文化的社会辐射。 

  我们传承文化,就是传承精神,一代一代的内蒙古医院人,学习精神、传承精神,同时也塑造精神。其实,说到最精髓的东西,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的激励,通过行动的落实,通过举措的完善,不断提升患者与职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营造了全院团结一致、齐心共进、共创医院美好未来的文化氛围。

创新载体 丰富特色医院文化

  深入、持久、广泛、有效地开展让患者和社会放心、满意、点赞的创建文明和谐医院活动,是既医院整体改革发展的需要,又是丰富特色医院文化的载体。

工作中我们创新了7种适宜医院自身文化传承持续提升的载体,医院以提升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确保医疗健康服务安全,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杜绝社会对医院不满意的焦点问题为工作底线。

以理念教育为载体

  首先要教育员工忠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地将个人、科室、医院的美好梦想有机地融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彩。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是一种关系到国格、人格的大事,是一个决定个人荣辱名节的大原则。

   这些不仅能指导我们深刻认识患者是我们的恩人,知恩、感恩、思恩、报恩是医务工作者的“钢筋铁骨”,而且还能激励我们自觉学习并掌握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软硬基本功,认真积极地主导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建设。

  将心中蕴藏的大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倾注到岗上,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做合格过硬的“齿轮”、“螺丝钉”。

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为载体

  一是“以平凡创造伟大”,以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邢彩霞,35年扎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一线护理工作,在国家重大抢险救灾生死面前的勇于担当为先进典型。作为医院护理学科带头人号召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她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高度敬业、忠于职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图回报的崇高精神。

  二是“用爱点燃希望”,以对医疗事业的无限热爱、执着和坚持,带领团队打破内蒙古地区该领域多个“不可能”,填补了自治区多项空白,引领了内蒙古儿童血液病诊疗技术发展的“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医院小儿血液科主任刘建平为先进典型,号召全体医生学习她敬佑生命、奉献患者的医者精神。

  三是从身边人、身边事出发,选树了一批平凡工作中自身生成的有亮点的榜样,如身患晚期癌症仍坚守在手术台的肝胆外科主任董宝珠,为了患者安危舍身挡住倾倒的X光机的ICU护士白茹等人物。

  这是很重要的“榜样”,尽管这些亮点的亮度不够,特别是亮点不能持之以恒,也不够全面,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皆可为圣贤”,对自己要有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四是职工斩获国内大奖填补内蒙古地区空白的先进事迹为典型,如2012年,儿科护士杨晓玲获得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组委会“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第五名”。2016年,神经内科云飞飞、甲乳疝血管外科张广蕴、神经外科郭丽娜、儿科白雪、放射治疗科刘华鑫包揽内蒙古自治区护理行业职工技能比赛急诊、外科、内科、儿科全部一等奖。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与感人事迹不断涌现,在他们崇高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忘我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为解除病人疾苦而默默奉献的医疗一线上,用朴实的点点滴滴写下了许许多多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受到患者和同行的广泛赞扬。

以开展特色公益活动为载体

  医院建院70年来,志愿爱心公益服务各族人民群众作为内蒙古草原文化、医院特色文化的重要部分一直得以传承和发扬。60年代马背医疗、80年代炕头手术、90年代卫生下乡及现在的联盟医院医疗服务模式,是医院不断创新的以核心文化为引导的志愿服务群众的历史沿革。近十几年来医院志愿服务工作始终走在自治区同行业的前列,为草原人民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一是2012年医院推出的“专家志愿者大讲堂”服务项目走遍了自治区的山山水水,采取讲座与义诊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受众人群的不同,举行了高血压病、女性心理健康、办公室颈腰椎保护、甲状腺、乳腺疾病预防等专题讲座义诊近百余次。

  二是培育一支为医院文化薪火相传的青年队伍。医院数十年医院坚持开展“情暖孤心”服务孤残儿童项目。医院连续十年把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作为爱心教育基地,利用五四、六一、志愿服务日等,组织团员青年为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提供义诊、义务咨询、健康体检、康复指导、捐款捐物等活动。每年为福利院孤残儿童体检2—5次,捐款捐物上万元。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青年积极上进,追求技术上的提高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发挥了青年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团结和凝聚了广大青年职工,推动医院文化的深植和内化。

  三是让草原英才扎根边疆成为志愿服务的旗手。2014年医院肿瘤学博士曹中伟"牵头成立粉红丝带乳腺癌俱乐部项目",形成科室文化品牌,带动了全院。每年都为内蒙古当地的乳腺癌患者组织义诊宣教及心理辅导工作,惠及乳腺癌患者及家属1000多人。结合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的实际,依照人体运动学、舞蹈学等,义务为广大乳腺癌患者编舞了的“乳康操”,并制作成视频光盘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2016年12月,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粉红丝带乳腺癌俱乐部项目"荣摘金奖,团委开展的“情暖孤心项目”喜获银奖。

  四是推出了具有科室文化特色的公益培训项目“生死瞬间•分秒必争——院前心肺复苏”免费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机关学校等工作人员和学生提供“心肺复苏”理论和规范的技术操作培训获呼和浩特“十大公益项目”。小儿血液科病房学校成为团中央井冈山培训教育项目(新阳光基金博世仑)。

  五是结合岗位特点开展“三好一满意”,利用重大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博爱一日捐”、义务献血和义诊咨询等“学雷锋”志愿服务。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及义诊活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多次被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中新网、新华网、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政府网等网络宣传平台的关注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这些活动使医院文化的精髓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有形的实践活动中,用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教育、感染广大青年医务人员,使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和升华。

以精品文化为载体

  医院是敬畏生命的殿堂,是敬畏医学和医疗技术的课堂,医务工作者在课堂上要怀着敬畏的心态,树立敬畏的思维,尊敬患者的权利尊严和人格。

  一是为了让广大职工在工作中挖掘身边的文化闪光点,医院举办了多次诸如“我身边的感动”、“白衣颂•天使赞”、“非典10周年”主题微电影大赛、摄影大赛和征文大赛,同时编写了医院大型感动故事集。

  二是编撰了多部反映和记录内蒙古地区医疗及医院兴衰起伏,发展变化的史实类专著。从历史的记录中汲取优秀的文化内涵、如近期完成编写70周年献礼项目《铭忆7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建院70年》,50年院庆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志》,60年编写的《穿越时空的记忆》以三千孤儿为题材的国家的孩子中央电视台专题片,编各科室档案类的《医苑群英》,医德医风先进事迹的《云雨集》等。反映自治区医疗发展的有《内蒙古通史》(医药卫生篇)、《内蒙古自治区志•卫生志》、《当代蒙古族历史》(医药卫生篇)、《内蒙古大辞典》《名人眼中的内蒙古》等多部达到热爱内蒙古、区情和热爱家园的教育。其中参加编写的《内蒙古通史》收入代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界最高奖项);入选全国百种优秀民族图书;201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一等奖。这些都扩大了医院文化的影响力。

  三是增加视觉感染力,拍摄制作以医务人员自编、自导、自演、拍的《生死时速》、《情系草原爱洒边疆》、《我身边的医学人文》等多部反映医院发展变迁、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突出新技术业务特色的专题视频片。

以新媒体宣传平台构建为载体

  医院是国家和社会文明和谐建设的重要阵地,是门面和窗口,医务工作者的言行、形象是国家和社会文明和谐程度的重要标识和尺度,也是国家社会文明、和谐建设的促进器和加速剂。

  宣传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充分利用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报纸、网络和电视媒介的传播优势,抢抓每一个展示医院人、事、物的机会,开创了一个灵活机动、全面花开、无处不在的宣传格局,“院报、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电视台”四位一体的宣传沟通平台,形成了一个对内见医院,对外见社会的畅通新媒体宣传构架。在媒体、公众面前树立起一个负责任、讲仁爱、技术精、服务好的医院整体形象,向社会充分展示了医院的特色文化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与社会各界媒体广泛合作,强化大型活动、重大事件的报道力度,加大新技术、新业务、知名专家的报道强度,增加服务群众、方便患者举措的宣传密度,强化医院先进人物的宣传深度,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我院的技术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广度。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开展“雷蒙健康小屋”、“好医生在线”等栏目。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健康报》、《中国青年报》、地方大众媒体《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晚报》、内蒙古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央、内蒙古、呼市等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区内外主流媒体及网站对我院治病救人、为群众义诊及健康教育等消息经常播发和报道,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以70年院庆为契机传承和深化医院历史文化

目前,医院正处在70年院庆筹备期间,大庆办公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院庆活动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纪念和对未来的展望,更重要的是对医院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利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让所有科室及职工广泛参与,在网络上开设的70年医院文化史实探索,建设形成的医院文化长廊,编辑形成的编年体记事、医院纪录片、画册以及大型歌舞文艺汇演、科技周、征文比赛、书画大赛、摄影展等,使职工全面了解医院发展历程、更加深入理解医院文化,加深了医院的文化底蕴,丰富了医院的无形资产, 使“医院精神”逐渐渗透到职工思想深处,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忠诚医院”是文化传承的核心,是职工热爱医院、关心医院,忠实维护医院形象,切实传承医院文化的体现。医院必须为职工的发展提供机遇和舞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赢得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医院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落地生根”, 无法“落地”的医院文化只是水中月、雾里花。

  当前,医疗发展状态整体不协调、不平衡、不稳定,给医务工作者干扰和负面影响举足轻重。社会上对医学、医院、医疗健康服务肤浅、片面,甚至扭曲的误解认识,形成对医院和医疗健康服务许多不科学、不现实、不合理的一厢情愿,加重了医务工作者额外的负担和超常的心理压力,诱发了医务工作者的逆反心理,阻碍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常进程。同时,国内外一些扭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其负面消极作用也不容低估。

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科室特色文化

  因此,“医务人员也需要人文关怀,只有维护好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因此,医院注重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在全院努力营造“爱岗”、“爱业”、“爱家”的“家园文化”氛围,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爱院如家”的工作热情。

  医院改善职工生活工作环境,为职工提供更加多元化、有质量的服务,弹性排班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就诊高峰期的服务质量。

  一个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励职工为之奋斗的责任感,促使职工在医院与个人的关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愿为实现统一的目标尽心尽力。把精神做大、做精、做强,使医院成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环境最好、技术水平最精的大型综合医院。

  根据内蒙古地区疾病发展趋势和医院呼吸、急救、骨科、心脑血管等多个专科在当地的影响,提出把独特之处作为品牌科室培养等发展思路,如医院骨创伤科开展的“无痛病房”,新生儿科建立的科室图书馆、自治区唯一一家母乳库,检验科电子阅览室,ICU医务人员发明的“提单翻身法”,荣获全区道德模范的内蒙古心血管介入第一人王智勇及其团队等,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开放,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就诊需求,在发展中增强自身实力,在发展中丰富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医院精神和奋斗目标的确定,得到了全院职工的认同,营造了“进军十三五,吹响集结号”各项工作蓄势待发的工作势头,形成了人人关心医院发展,人人重视医院效益,人人珍惜医院信誉的工作氛围,使院训、院旗、院徽、院标、院歌、医院精神等医院文化标识形成强大的气场,溢满医院的所有空间,就会在人们的视觉中展示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奉献社会”是医院文化传承的目的,是关爱患者、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人民医院为人民”,医院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责任目标,以医院的发展实现员工成长、患者满意、政府放心,才能以文化的感召力影响社会,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医院及员工只有热心社会公益,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经这样的环境熏陶和教育,才能树立医院诚信、负责的形象;医院只有树立立院为民、奉献社会的文化传承目的,才能为医院文化代代相传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奋斗目标。将什么样的温暖送给患者,什么样的真诚还给社会,文化才能得以传承、不断延续、最终升华!

精医创新是塑造医院特色文化的必由之路

  勇敢而负责任地承担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力军的重任,为探索用中国的办法破解“医改”这道世界难题,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挺身而出,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安全,勇于担当,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敬业是我们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操守,也是我们干好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动力。

  从医患服务关系视点看,患者对医院的认知和满意度,取决于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的优劣,而医疗质量和服务的优劣又取决于管理层的科学手段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我院正是以此为永恒的主题,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努力打造“优势”和“品牌”。打造科技优势与品牌,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而决定医院生命的因素除医生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外,还要取决于设备的精密程度。同时还要打造亲情服务优势与品牌,在患者心中,哪个医院的服务卓越,哪个医院就是最可信赖的医院。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此,我院很早就提出了“精医创新,诚信为民”的服务理念,并制定出了一系列举措,让患者明明白白的花钱,踏踏实实的看病。为保证品牌的牢固树立、永居“牛”势,我们采取了两种方式保证特色文化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让品牌永远保鲜。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一是医院学科建设日新月异,钟南山、沈祖尧、付小兵、孙颖浩等10位院士的专家工作站先后落户医院,开创了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学科分类分层化建设不断加强,各学科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齐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在呼吸疾病研究方面,历时两年完成了钟南山院士开创建立的少数民族呼吸病样本基因库的标本采集,为边疆地区乃至全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医院拥有11个国家级基地和机构、8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和基地。肿瘤、神经内科、内分泌、心血管、医学影像(治疗)、消化、神经外科、肾病、骨科、呼吸、泌尿等11个临床专业一并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的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损伤评估中心内蒙古分中心、脑卒中筛查基地、急性脑梗死网络中心内蒙古分中心、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内蒙古协作救治中心、首批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规范化管理和控制基地。

  二是通过开展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创新治疗方法、拓宽治疗新途径等工作,促进了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开展了代表自治区领先水平的区内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术、新型全身兼容磁共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胆管内、射频消融胆总管癌治疗术、左心耳封堵术、超声引导下肿瘤波消融治疗、使用心衰超滤脱水机治疗心衰、乳腺癌保乳术联合部分背阔肌皮瓣乳房再造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自治区空白。

  三是医院发挥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蒙中医药优势特色,加强蒙中医药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实施蒙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促进民族医药振兴发展。在蒙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妇科、肾病、风湿、类风湿及骨关节病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在肝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方面很有特色,并设有肝病专病门诊,以肝病(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及其并发症、消化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血脂异常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抗肝纤维化方面,蒙中西药并用,辨证论治,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问题为导向 积极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的文明和谐建设集中体现在:净、静、敬、洁、美、谐六个方面。医院整体建筑从外观到结构要体现医学人性化之美,内部布局要让身临其境者感受便捷,简约之美。

  2015年,医院新楼投入使用以来,在人文关怀上下来不少功夫。步入门诊大厅,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导诊人员亲切的微笑,还有导视区详尽周到而醒目的指引标识和导医材料。当你走到景致休闲区的时候,栽种着高大棕榈树的咖啡小屋一定会带给你别样的体验,随手翻开一本杂志,聆听着钢琴悠扬的旋律,相信每一位就诊者一定会得到心灵的放松。

  在B座住院楼每层病房走廊的尽头,都有一个专门设置的人文关爱角落—阳光房。这里有沙发、茶几、报刊,为患者及前来探视的亲友提供一个交流、休憩的好去处。类似的服务措施在医院不胜枚举,都是为了病人提供一个舒适、轻松的就医环境。

  医院率先在内蒙古地区取消了药品加成,为严格管理诊疗费用,医院认真执行院务公开制度,在门诊楼、住院楼设立费用查询系统,在门诊大厅、住院大厅、电子屏幕等醒目位置上公开了医疗收费标准和价格,方便患者查询,杜绝了乱收费现象。病房每天为患者发放费用一日清单,让患者明白就医。与内蒙古医保、呼市医保等医保机构签订了单病种协议,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部分病种已在临床上应用。

开展特色医院文化建设的效果

  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自觉地将“博爱”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热忱为患者服务。短短几年时间,医院效益、固定资产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患者综合满意度连续多年达98%以上。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师范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单位、全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全区精神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